探析李沧东的诗意影像世界-赌博下载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26日 05:07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赌博下载 » 品牌

[摘要]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电影诗性的研讨与实践便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就韩国电影人而言,李沧东所执导的影片无疑是电影诗性实践中的重要代表,纵观李沧东的电影创作,其风格无疑统一在了诗性之上。无论是其较早的影片《绿鱼》,还是其著名代表作品《诗》,均是在其诗性思维之上建立起的诗意花园。本文将在简要展示李沧东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李沧东影片的主题内涵和叙事方式两个层面,探析其诗意的影像世界。

[关键词]诗性;李沧东;主题内涵;叙事形式

一、诗与电影

在原始社会时期,许多氏族部落都拥有自己的图腾,人们开始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对本部落图腾的信仰,加之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存有敬畏之心,也会采用歌咏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诗便作为最早的文艺形式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之中。从狭义上理解,诗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广义上来说,诗是所有文艺形式的起源,并贯穿在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延展性,从而使许多文艺形式中均存有诗性。古今中外,对于诗性的研讨不计其数,但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论调。总的来说,诗性是内心丰富情感的体现和主观意志的表达,这与原始社会时期诗歌抒发情感和尊崇神明的源起是无法分开的,就文学艺术的发展而言,富有诗性的文艺作品必须拥有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从而引发共鸣。同时,富有诗性的文艺作品又表达着特定的意志,纵观文艺大家的创作,无不是出于某种特定的表达倾向而进行的创作。

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将诗性融入其创制之中,这不仅体现在具体优秀影片之中,也表现在电影人对于电影诗性的研究之上。20世纪初期,以路易,德吕克为代表的法国先锋派便开始了电影诗性的研讨,而几乎同一时期的影片《车轮》也拉开了诗性影片的创作大幕,结构诗学学派、苏联的形式主义学派也投身到了電影诗性的研究之中。伴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电影诗性之风也逐渐深入东方,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均开始了对于电影诗性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中,电影诗性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依然能够对其进行广义上的界定。首先,电影诗性表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层面,导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味而在影片中呈现出对于生存及生命的人文关怀;其次,电影诗性表现在影片的叙事方式层面,通过富有诗性的细节塑造、镜头运用、意象使用来传递影片对于诗性的追求和独特的风格。

正如上文所述,电影诗性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就韩国而言,电影艺术在20世纪末开始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更是获得了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在这一发展潮流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韩国电影人,而以诗性著称的李沧东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纵观李沧东的电影创作,其风格无疑统一在了诗性之上,无论是其较早的影片《绿鱼》,还是其著名代表作品《诗》,均是在其诗性思维之上建立起的诗意花园。本文将在简要展示李沧东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李沧东影片的主题内涵和叙事方式两个层面,探析其诗意的影像世界。

二、李沧东及其代表影片概述

李沧东在成为导演之前曾是一位在韩国颇有名望的作家,其代表作品《赃物》《燃烧的纸》获得了韩国读者的广泛喜爱。凭借这些优秀的作品,李沧东也获得了许多重量级文学奖项的青睐和韩国文学界的高度认可。在其小说创作中,表现现代化进程中韩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其中的主流,而“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则是李沧东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主体情感。1993年,李沧东开始涉足影坛,以剧作家的身份参与到了《星光岛》的创作之中,不久之后,李沧东就创作了自己的首部影片《绿鱼》,并在其中延续了以往小说创作中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韩国社会的关注,正是这部影片开启了李沧东诗意影像世界之窗。影片《绿鱼》讲述了一个混迹黑帮的退伍军人被视为杀人工具的悲惨命运,凭借对韩国兵役制度和社会阴暗面的深度批评获得温哥华国家电影节龙虎奖;趁势而上的李沧东又执导了影片《薄荷糖》,这部影片依然将叙事视角集中在一个在社会动荡中命运起伏不定的男性人物形象之上,更是一举斩获了韩国大钟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影片;而李沧东的第三部影片《绿洲》则讲述了一个青年在出狱之后与智障女孩的畸形情感生活,正是这部影片使李沧东真正享誉世界,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称号,上述三部影片因片名中共存的绿色而被合称为“绿色三部曲”。

如果说“绿色三部曲”展现了李沧东对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韩国男性的观照,那么在其第四部影片《密阳》和第五部影片《诗》中,李沧东则将叙事的视角转移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承受了更多精神苦难的韩国女性之上。凭借对人类内心世界情感困顿的诗意呈现,《密阳》入围戛纳国际电影界的主竞赛单元,而影片《诗》更是折桂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此外,李沧东还在韩国电影界的力荐之下出任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成为韩国首位出任部长的电影人,对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卸任后的李沧东荣获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成为享誉世界的韩国电影人。

三、李沧东影像世界中的诗意主题内涵

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作家李沧东,还是导演李沧东,都将创作视角聚焦于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通民众,甚至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对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所处社会生活的呈现中体现了李沧东对现代社会中个体情感困顿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旨,这正是李沧东影像世界中坚守的诗意主题内涵。

在“绿色三部曲”的开山之作《绿鱼》中,主人公莫东是一个退伍军人,服兵役的经历不仅没有为莫东带来生活的保障,而且也对他的个人发展毫无作用,退伍后的他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定位自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莫东与美爱相识并通过美爱进入了韩国的黑社会,开始了不知所以的黑帮生活。在进入黑帮之初,莫东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上位,甚至不惜用自残的行为来博得黑帮大哥的赏识,事实上,黑帮大哥仅仅是将其视为杀戮的工具,这也使莫东的黑帮生涯以悲剧结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李沧东通过塑造莫东这一人物形象批判了韩国的兵役制度,兵役制度的缺陷使许多韩国退伍军人的生存陷入困境,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双重匮乏使他们注定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牺牲品。时隔三年之后,李沧东执导拍摄了“绿色三部曲”的第二部影片,即《薄荷糖》,其中李沧东用男主人公金永顺的一生折射出了韩国数十年的社会变革,以倒叙方式呈现的故事中,男主人公金永顺在服兵役期间意外杀死了一名无辜少女,无奈地成为警察工作中无端暴力的执行者,错失了自己心爱的女生,遭遇了妻子的背叛和事业的失败,最终在1999年的春天,金永顺怀着绝望的心情和沧桑的情感走向了飞奔而来的火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薄荷糖》中,导演李沧东为观众呈现出的是一个不断被时代洪流举起又摔落的男性人物形象,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掌控命运的沉浮。

2002年,李沧东的“绿色三部曲”之终篇《绿洲》上映,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李沧东将叙事的视角转向了现代化社会中逐渐淡漠的人情,对因身体残缺而处于边缘化社会地位的男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与情感困顿进行了展现,并由此表达出了对于人情冷漠和亲情缺失的批判。影片《绿洲》的故事开始于男主人公忠都出狱,由于智力上的缺陷,忠都不仅在社会中经常受到欺辱,而且在家庭中也很少获得亲人的关爱,出狱后的他经常受到来自母亲、兄弟的辱骂和训斥。而事实上,男主人公是为了替兄长顶罪才人狱服刑的,忠都虽然为了家族荣誉和家人幸福而全心付出,但也没能换回家人的关爱。与男主人公有相似经历的是影片的女主人公恭洙,恭洙因身体的残缺而获得了政府下发的福利房,但现实中恭洙却并没有获得在福利房中生活的权利,而是被霸占福利房的哥嫂赶出家门。在得知恭洙与忠都发生性行为后,哥嫂并没有真正关心恭洙,反而筹划着如何借此事大捞一笔。亲情的淡漠在《绿洲》之中被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呈现而出。在影片中,缺失亲情关爱的男女主人公在发生关系后并未就此结下仇恨,反而走到了一起,这段被世人所不齿的爱恋背后是两个残缺的人的艰辛和苦痛。在《绿洲》中,导演李沧东着力批判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韩国社会日益盛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在唯利是图的心态中人情淡漠成为必然,其中對于边缘化个体的关怀油然而生。

在影片《密阳》与《诗》中,李沧东展现了生活在韩国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生活,借女性更为敏感的情感视角更加淋漓地呈现了个体情感的困顿。影片《密阳》讲述了一个中年丧夫的单亲母亲申爱的不幸遭遇,在丈夫车祸遇难之后,女主人得知丈夫生前的出轨行为,但生性懦弱的她却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采取了逃避的姿态,甚至还带着儿子来到丈夫的家乡密阳,在虚假的回忆中开始了单亲母亲的生活。然而,申爱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出现转折,在亡夫之痛尚未散去之时,申爱又经历了痛失爱子的悲惨遭遇,在孤独之中,申爱选择用宗教来麻痹自己,逃避内心的苦痛。然而,当她发现谋害儿子的凶手在狱中皈依基督教并得到了上帝的救赎后,申爱彻底地醒悟了,她开始疯狂地报复曾经的信仰,勾引牧师,破坏宗教集会,虽然醒悟的过程十分痛苦,但申爱终于开始直面人生的苦痛。在拍摄《密阳》的过程中,导演李沧东曾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初衷,他希望通过《密阳》这部影片带给观众以穿越苦痛的力量,所有的苦难都会积蓄生存的力量,都是对生命富有意义的经历。在另外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诗》中,李沧东讲述了一个老年女性美子的生活,美子依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和外孙的生活,生活的拮据和花甲的年岁并没有使美子丧失生活的动力,她甚至报名参加了诗歌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并创作诗歌。虽然美子依然没有逃离悲剧的命运,但其身上所凝聚的生存力量和生命韧性却带给观众以鼓舞,这也是影片《诗》一举揽获多项大奖,并在韩国本土取得无数好评的重要原因。在《诗》的创制中,李沧东虽然没有放弃一直以来的现实批判精神,但首次在影片中凸显了生命之蓬勃,为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情感的困顿指明了出路。如果说《密阳》中的申爱代表着直面困顿的勇气,那么《诗》中的美子则象征着走出困顿的坚韧。

四、李沧东影像世界中的诗意叙事方式

纵观李沧东执导的影片,我们不仅能够从中看到批判现实的强烈意志和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还能够看到诗意的叙事方式。包括“绿色三部曲”、《密阳》《诗》在内的影片,均具有严谨的结构和首尾相合的和谐感,如《薄荷糖》开篇处男主人公自杀之地正是他与初恋女友的定情之地。在严谨的结构和紧凑的故事情节中,导演李沧东还十分恰当地使用了留白,使得影片的画面感更为凸显、章法更加协调,为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思考与感知的空间,如《绿鱼》的结尾是男主人公一家人在摆脱贫困后的和乐景象,但导演并没有呈现出一家人是如何走出贫困的,隐喻了男主人公的亲人对他死亡的漠视。又如影片《诗》并未交代女主人公的结局,对美子年轻时的经历也并未交代,但通过整部影片的逻辑性观众能够推断出美子的经历与结局。此外,李沧东在其影片中还善于使用一些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意象物,如用来彰显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镜子在上述五部影片中均有出现,又如象征着人生转折的列车也在《绿鱼》《薄荷糖》《诗》中出现,并承担着推进故事发展、进行情节转折的重要意象作用,包括严谨结构设置、留白和意象物的运用在内的叙事方式无不在细节处体现着李沧东影片中的诗意。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bsjj068)阶段性成果;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c003)成果。

[作者简介]张炎钰(1981- ),女,河南商丘人,博士,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篇语言学、中韩语言文化接触史。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