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赌博下载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8日 01:45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赌博下载 » 品牌

侯万平

[摘要]在《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成功要素里,文学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这些影片的故事内容或者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或者受其启发,并通过电影剧本的文学创作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练、感人。另一方面,这些影片的歌词综合运用民歌和文人歌词的体式和多种修辞手法,具有突出的表达情感和刻画形象的审美作用。浓郁的文学性帮助营造了诗意氛围,升华了主题意旨,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故事;歌词;文学性

对于《刘三姐》一类的经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我们需要反复不断地探讨这些影片的艺术价值,追问其经久不衰的成功背后的原因。在关注这些影片优秀的编导、演员,精心的摄影、蒙太奇,感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景色、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音乐性、舞蹈性等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些影片的文学性。

这里所说的文学性指的是这些电影作品所包含的文学艺术的特性,即这些电影作品不仅具有影像、画面艺术的内容与特点,也包含了文学艺术的成分。可以说,具有浓郁的文学性是这些影片百看不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我们不妨以《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这三部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为例,对其文学性进行探析。

一、影片故事内容的文学性

从内容上看,《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这三部电影都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刘三姐》讲的是壮族姑娘刘三姐,凭借聪明才智与阿牛一家、当地百姓一起,通过对歌与财主莫怀仁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阿诗玛》讲的是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被头人之子阿支抢去,后经心上人阿黑救回,却被阿支等人放洪水化作一尊石像的故事。《五朵金花》讲的是白族小伙阿鹏与恋人金花,经历一系列误会才得以重逢和相会的故事。

在电影里,这三个感人的故事主要是通过影像、画面呈现的。事实上,在这三部电影通过影像、画面呈现的故事背后,早已注入了文学的源泉和成分。

(一)电影故事内容的民间文学源泉

这三部影片的故事都与民间传说故事密切相关。其中,《刘三姐》《阿诗玛》的内容主要源于民间传说故事,而《五朵金花》则受到有关传说故事的启发。

在我国许多南方地区,如两广、湖南、江西、云贵等地,都有不少关于歌仙刘三姐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中以广西最多。相关的文字记载也不少,如明代孙芳桂的《歌仙刘三妹传》、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等。在这些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刘三姐是一个美丽、勤劳、聪明的女子,特别擅长唱山歌,许多民间歌手、文人秀才慕名前来与之对歌,都甘拜下风。她不畏权势,不贪恋荣华富贵,以山歌为武器与财主、地方恶势力斗争,深受百姓喜爱。因所处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有关刘三姐的故事留下多种版本。如有的传说刘三姐出口成章,以歌才名扬壮乡,然而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被害死于柳州,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仙。有的传说她在贵县与白鹤少年对歌七天,双双化作石头成仙。有的传说她通经史,懂音律,为抗拒包办婚姻与情人出奔。有的传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不从,被莫财主迫害远走他乡,等等。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做基础,才有了电影《刘三姐》的诞生。

电影《阿诗玛》的故事主要来自于云南石林地区撒尼人关于阿诗玛的民间传说。在云南石林,有一座独立挺拔的石峰,外观上极像一位包着头衫、背着背篓的少女,这便是撒尼人传说中的阿诗玛。传说阿诗玛是一个美丽、灵巧的姑娘,被头人的儿子强行抢去,勇敢的阿黑闻讯赶来将其救出。在回家的路上两人被洪水袭击,阿诗玛化作了一尊石像。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在彝族撒尼人中广为传唱,被称作是他们“民族的歌”。

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情节虽然属于剧作者的独创,没有直接的民间传说原型,但在剧本创作构思之初,作者决定将其大方向定为爱情题材,却是受到大理白族民间传说故事《望夫云》《蝴蝶泉》《绕三灵》等的启发。

(二)电影剧本的文学创作

这三部影片的故事内容都经过了文学剧本的创作和加工。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创作者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合理的剪裁与布局,体现了剧作者的匠心。

关于刘三姐的故事,民间口传和文字记载有多种版本,但没有一个版本和电影《刘三姐》完全一致。电影剧本作者在众多的版本中,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并加进了自己的创造加工。比如舍去刘三姐通经史、诗文的说法,采用刘三姐是劳动女子的说法;舍去抗拒包办婚姻和有关白鹤少年的传说,采用有关与阿牛相好,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迫害她的说法,并糅合进有关刘三姐与秀才赛歌的传说,等等,使得电影的故事更完整、精练,更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

在彝族民间,有关阿诗玛的传说基本大同小异,但也有些出入。如有的传说中,阿黑与阿诗玛是亲兄妹,阿黑救出妹妹后,回家的路上阿诗玛不是死于洪水,而是被粘在洞壁上。有的传说中,阿诗玛被头人之子抢去后并没有誓死反抗,而是屈从了。电影剧本中舍去了这些说法,采用了流传最广的说法,更加凸显了故事的悲剧性。在传说中,阿诗玛被抢后是由他人给阿黑带的口信,电影剧本中改成阿诗玛将阿黑送她的花放入溪流中,令溪水倒流给阿黑带信,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与前两部电影源于民间传说不同,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则属于剧作者的独创。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民间传说作为原型或参照,只是根据有关人士提供的“大理花甸坝矿洞六姐妹先进事迹”、莫沙电影剧本《点苍红旗飘》中杨秀珍的事迹等素材,参考了京剧《花田错》的情节安排手法,独立创作了这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剧本。作者以阿鹏履约前来与心上人金花相会,不断寻找金花为主线,通过一系列误会、巧合,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爱情喜剧故事。

二、电影歌词的文学性

对于电影《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没有人不赞叹这三部电影的音乐美。在这三部电影里,音乐——主要是唱歌占了相当多的成分。既然有歌,就必然有歌词,这就涉及了三部电影里歌词的文学之美。

(一)电影歌词的内容

在内容上,这三部电影的歌词都表达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光明、正义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具体而言,主要有: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歌颂劳动,追求爱情,向往自由、平等,反抗压迫,讽刺批判权贵阶层和邪恶势力,等等。

电影《刘三姐》被称为中国的“山歌片王”,里面的山歌数量多,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赞美山川风景:“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赞美劳动:“采茶姑娘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表达对爱情的向往:“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歌唱姐妹情深:“姐学织网妹学歌,姐妹二人梭对梭。砍柴女儿渔家妹,患难结交情意和”;表达唱山歌的快乐:“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讽刺财主老爷不劳而获:“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汗他喝尽,他是人问强盗头”;蔑视权贵、富豪:“多谢你的好茶饭,三姐不吃富豪筵。多谢你的好绸缎,是人谁把狗皮穿”;还有农事、生产生活知识,等等。

电影《阿诗玛》中,歌唱占了很大的比重,歌词内容与剧情紧密相关。比如怀念、赞美阿诗玛:“长湖水哟,请你告诉我,阿诗玛在哪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的美名就叫阿诗玛”;赞美山川、民族:“阿着底哟是个好地方,高高的青松树长满了山冈……撒尼人哟勤劳而坚强,高山上放牛又放羊”;歌唱爱情:“一朵鲜花鲜又鲜,鲜花长在岩石边。有心想把鲜花戴,又怕岩高花不开”“青松嗑松在一起,鱼儿离水不能活。阿黑我永远把妹妹记在心上,阿诗玛永远伴随着阿黑哥”;反抗逼婚:“高山上的青松树,能断不能弯……绵羊不能伴豺狼,我绝不嫁给热布巴拉家”,等等。

《五朵金花》是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音乐故事片,里面的歌词内容除了一首是采药,其余都是爱情方面的,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电影歌词的艺术特点

作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其歌词呈现出民族民间歌曲的风格。同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歌词也经过了创作者的编辑、加工、创作,具有文人歌词的特点。

在体式上,这三部电影的歌词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民歌体的特点。《刘三姐》除了偶尔在首句用三字句或四字句如“多谢了”“山歌好呢”,采用的基本上都是规整的七言民歌体,讲究押韵,如“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州”。这种体式规整而统一,富于韵律,能表达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能适应剧情和主题的需要。《五朵金花》的歌词除了这种整齐的七言体,更多的是一种“七、七、七、五”言体,规整中又有变化,如“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再来会。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阿诗玛》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但基本上都押韵,如“答话的姑娘像凤凰,凤凰可知我心肠。请你们告诉我,阿诗玛在哪方?她在哪方?”这种体式相对自由,更加适合这部电影作为歌舞剧的需要。

在修辞方面,三部电影的歌词用得较多的是比、兴手法。如电影《刘三姐》开头,刘三姐便用“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等来比喻和起兴,引出“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以表达心中的不平和唱歌的激情。同时用“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来自比,表明不畏生死、反抗压迫的决心。又如,用蜜蜂逐花、江浪引鱼来比喻众歌手拜会刘三姐,用鱼儿不知鸟儿比喻阿牛不懂刘三姐心意,用云动天不动、藤缠树等比喻两人的爱情。最多最突出的是刘三姐痛骂莫老爷及其走狗,她把他们比作老虎、豺狼、蛇、鳖、狗等,十分痛快。电影《阿诗玛》中,阿黑把阿诗玛比作鲜花,两人把彼此比作星星、鱼儿与水,把头人热布巴拉一家比作豺狼。《五朵金花》中以蝴蝶采花蜜、有心摘花怕有刺、钢刀不生锈等比喻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此外,三部电影的歌词也综合运用拟人、夸张及其他修辞手法。比如,《刘三姐》中阿牛说江里的鲤鱼“知道我家来客了,跳出水面碰船头”,属于拟人。又如,《刘三姐》中李秀才称自己的歌多得成河,刘三姐则称自己的歌有十万八千箩;《阿诗玛》中姑娘们称来找阿诗玛的小伙子“每天有九十九”,都是夸张手法。

语言上,三部电影的歌词以口语和书面语结合,生活语言与文学性语言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电影歌词的作用

在这三部电影里,唱歌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五朵金花》在拍摄之初,编导曾找不到感觉,经人提议将其中好些对话改成唱歌,才找到拍摄的灵感。这说明唱歌的艺术效果超越了对话,也说明这些电影歌词是诗性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

这些电影歌词的一大作用是能充分地表达情感。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对山歌的热爱、对乡亲们的感激、对莫财主之流的痛恨以及对阿牛的喜欢无不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特别是电影最后刘三姐和阿牛唱的“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更是经典的爱情誓言。《阿诗玛》和《五朵金花》中,男女主人公之问的爱情也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这些歌词的另一个作用是能生动地刻画形象。像刘三姐骂莫财主的歌“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足以让不曾见过莫财主的人也能立刻想见其狠毒。

此外,这些歌词还能帮助叙述事件、交代缘由等。从整体上看,这些电影歌词自然清新、朴素精练,帮助影片营造了诗意氛围,升华了主题意旨。

可见,在《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成功要素里,文学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不竭的艺术源泉。我们只有认真挖掘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切实抓好电影剧本的文学创作,加强电影艺术的文学性,才能拍出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