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信我们的 " 邪 "
大可分享给你爹(或者爷爷)看看
上世纪初,老外们注重剪裁和修身的套装,彻底改变了中国城市人的出街 style,很多男人们脱下了孔乙己式的襟袍长衫,想法儿给自己弄一套西式套装。特别是最早开放门户的上海地区,穿西服成为了沪上男士的 " 体面事体 "。
但穿西装的标准配置是白衬衫,很多想赶时髦的普通百姓买不起。
假装自己有白衬衫,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勤劳勇敢的上海市民们灵光一闪,借鉴了欧洲 19 世纪资产阶级方便拆卸浆洗的假领子,用上了跨世纪的 " 节约领 "。精打细算的上海人于是脑洞出了假领子这种玩意儿。
假领子,又叫 " 节约领 "," 经济领 "、" 假领头 "。对于它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见过它的魔性 2.0 版本,假两件套 ......
假领子不是真正的服装,只是一件领子而已。它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只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小半截,穿在外衣里唬人,跟穿了衬衫没有两样。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电影《马路天使》里就有了假领子的身影
爱美男子都拥有多个节约领。夏季、早秋、晚春,他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假领子搭配不同的外衣," 伪装 " 自己过着精致男孩的生活。
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中共卧底崔中石,在跳湖自杀前,就穿着这样一件假领。编剧袁和平用这样的细节,来凸出北平银行金库副主任的清廉:
即使天天过手百万钱款,也依然不为所动,连一件衬衫都买不起。
正是因为脱衣服这个细节展示,使方孟敖震惊又钦佩。更加强了如兄如师的崔叔形象。
其实,它能流行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老爹们那个年代太穷,每一块布用在哪里,是需要全家人商量的大事儿。
那是个物资紧缺,集中供给布料的年代。1954 年 9 月,国家开始发行布票。每人每年最多能用棉布 8.9 米,最少时只有 6.9 米。而光做一个长袖衬衫,就要用 1.5 米布!
家庭主妇们用布票买布
老妈穿过的大褂改改给姐姐做裙子,姐姐不要的裙子,可以给弟弟缝个书包 ...... 一块布料以各种形式活跃在家庭生活中。
山东省的老布票
这种情况下,做一件衬衫是非常奢侈的。因此也造就了假领的风靡。做一个节约领只需要一些边角料,不会耗费布票 .....
所有人都把领口弄的很严实,你常常可以看到盛夏时节,在公园约会的小男生即使满身大汗,都不愿意脱去外套;而上体育课的学生,会在去更衣室之前,把假领子摘掉。大家互相打掩护,对这种心知肚明的尴尬一声不吭:谁也穿不起真的衬衫。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大中型城市里,假领已经相当常见,城乡都是制霸流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带火了这样的造假时尚。城里的孩子把这种臭美秘籍成功传授给了乡下兄弟 .......
谁也无法阻挡他们时尚的步伐,没有衬衫,就制造一种幻觉。
除了假领子之外,父亲们的魔幻时尚不局限在领口的一方天地。
没有纪梵希,巴宝莉大名牌的年代,穿的花哨不如范儿正。
解放军的声望很高,有套军装穿着是倍儿有面子的事。而且能搞到军装,证明家属有军人,小混混绝不敢轻易欺负你。
但参军的名额有限,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有旧军装可以继承。所以很多人就自己扯面料,自制绿大褂。
军装最好是四个兜的 " 国防绿 " 俗称 " 板儿绿 " 的确良军上衣(干部服)。两个兜的(战士服)和藏蓝色海军上衣就没意思了,甚至不如不穿。
市场上一度有国防绿 " 的确良 " 面料出售,想穿军装的孩子央求家长买回这种面料仿制成军上衣。而且军装不能太新,最好是洗得发白显得很旧,才敢穿出去嘚瑟。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穿军装合影
除了在服饰单品上的脑洞大开,父辈们也用 " 照骗 " 的形式来秀出真我风采。
老一辈照相馆里的假背景堪称摆拍的最强道具,那时的人们不能像今天一样轻松蹦跶到任何地方,照相馆就会准备各种布景道具,让人们能够完成一种时空的穿越,上天入海走八方,在影像中实现酷炫梦想。
从天安门壮观的城楼,到新中国的建筑奇迹南京长江大桥,都曾经是照相馆里被无数次翻牌子的假景。
画出来的天安门背景,依旧可以让女孩们心花怒放
那时候的假摩托车已经如此 3d
一流的 ps 技术让两兄弟自由的飞翔
父辈们物资匮乏,交通也不是很便利,衣食住行的水平都有限,玩一点 " 假时尚 " 倒不失为一种过日子的乐趣。
如今大家对 " 造假时尚 " 的态度就十分呵呵了,假衣服假鞋假脸一不小心就过上塑料的生活。就算是比 " 假 ",也没有父辈们那种纯纯的感觉了。